
Sansui2025-03-02 01:16941 字
因为对论文没有兴趣,所以注意力进不去。因为注意力进不去,一下午都在看一段,而且会拒绝思考里面的逻辑。下次看的时候全部忘掉。所以就,好久都在看一段。
我没法对写论文有兴趣。如果是对做什么东西有兴趣需要看论文,是可以看的。如果做了什么觉得还不错的东西写论文,也是可以写的。唯独写不了纯屎。
如果我有兴趣,那我可能很久都在沉迷纯看论文。然后就会被质问,不知道我在干些什么,也不找人交流(特指线下社交),只会闭门造车。这个情况也会使我痛苦,似乎对事物感兴趣本身都是错误的。然后我不想再对任何东西产生兴趣了。
“你就这样,天天被游戏玩。不是你玩游戏,是游戏玩你。”这是我妈常常说的一句话,只要有孩子在打游戏就说。逻辑本身是错的吗?本身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。“玩” 与 “喜欢” 最终是双向选择的事,游戏筛选玩家,玩家选择游戏。但我妈故意采用了“不是你杀他,就是他杀你的”的表述,所有的事情仿佛都是零和博弈。
我讨厌这样的说法,我不明白这算是零和博弈,我只是本能的讨厌。怎么只有杀与被杀。各种作品会有喜欢“只有杀与被杀”的世界观?那是因为这是原始的恐惧,但可以从中看到除了“你死我亡”以外的感情,或者杀与被杀之外的道路。我讨厌只有争强好胜、把别人踩在脚下并以此为耀的人与叙事。
虽然没有人和钱,很多事无法做,但通常逻辑是,你有想做到的事,才想方法挣钱。但现在的逻辑是,怕以后做不到而现在强迫自己做能力之外的事。这是恐惧驱动。
是的,我妈非常喜欢恐惧驱动。她说“游戏玩你”,也是让你建立“因为一无所知所以被游戏玩了”的恐惧。她自己可能察觉不到,但所有事情都是这样的叙事。“现在不结婚是怕以后找不到优质单身的人,统计上就是这样的” “让你写是为了以后你啥也干不了是有文凭保底”。我太熟悉了,我知道这是恐惧驱动,但就是这么个成长环境已经习惯这种思维模式,不敢乱丢什么东西因为怕“万一要用到”,吃饭是怕“万一得胃病”。我被面试时感觉问了 HR 一万个公司怎么活下去问题,我也被传染了过度担忧。谨慎通常来说不是大问题,但会极大降低幸福感,看事情总是看到最坏最麻烦的一面,让人做什么都畏首畏脚。
我不想分析,分析着心情很糟糕。逻辑可以改变,但感受过的情绪永远都会在。总之就这样吧。